马友友大提琴演奏家
点击量:
日期:2019-05-21 17:43
1959年,由父亲启蒙学习大提琴,并和家人迁居纽约。1962年,参加了为筹建华盛顿文化中心举行的巡回义演音乐会,美国总统肯尼迪夫妇出席晚会 。1971年,16岁的马友友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独奏音乐会。1976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取得人类学学位。1985年,首次获得格莱美奖最佳乐器独奏奖(无交响乐团)。1991年,哈佛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1998年,《马友友的巴赫灵感》问世 。1999年,与巴伦波因合作,和中东音乐家们组成的“中东青年管弦乐团”一起在德国威玛演出,同年获得顾尔德奖。
2006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任命马友友为联合国和平使者,同年获得唐大卫奖。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了授勋仪式,为马友友等颁发了代表美国平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 。2017年2月13日,在美国洛杉矶第18次获得第59届格莱美奖“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 。
他的演奏有如上帝驾临,因为乔布斯不相信一个凡人能做到这样。他是全球最伟大的古典音乐演奏家之一,更是全球最有创造力、最多元化的音乐家之一。他的琴声总让人流泪,眼睛湿润,心里充满着爱和无边的思想,友友的音乐让世界连在了一起。(乔布斯、奥巴马、谭盾评)
他是与格莱美结缘次数最多的华人音乐家,他已经17次获得格莱美各项殊荣尤为难得的是,擅古典演奏的他相较于其他古典音乐家更具“兼容性”,比如他一时兴起同友人跨界合作的唱片《马友友和朋友们:为快乐与和平歌唱》,也能轻轻松松将格莱美“最佳民谣专辑奖”收入囊中。
他借着与音乐家之间的互动,超越单一音乐风格的界限。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将音乐化为一沟通的语言,跨越世界不同种族,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为达成此目的,他更投身研究国乐、中国传统乐器、非洲卡拉哈利的丛林音乐等。从他广泛而多元的音乐事业,不难理解其不断寻求与听从不同的对话方式以及对个人的艺术成长求新求变的态度。无论是演奏新乐曲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等,马友友都努力从中找寻能激发想像力的元素。为发展大提琴演奏曲目,马友友时常演奏20世纪较不为人知的大提琴曲,许多现代作曲家皆为他量身订做新乐曲。他曾为多位作曲家的新作首演,这些不仅是为他而写的作品,他在作曲家的创作过程也扮演重要角色。